全球及中国船舶工业市场之间的竞争份额占比研究预测报告(2025)-中金企信发布
时间: 2025-02-26 11:41:44 | 作者: 贝博官网
详情
根据中金企信研究资料:2022-2023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均衡复苏,国际航运市场呈现积极向上态势,全球新造船市场逐渐回暖。在中国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国内船舶工业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挑战,坚持以推动高水平发展为主题,深入推动“十四五”规划实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
2023年,我国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市场占有率已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一。国内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全面增长,收入、利润、出口额全方面提升,三大造船指标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首次全都超过50%。同时,我国船舶工业绿色转型全面提速,有力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
(1)三大造船指标分析: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3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78%;2023年,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1%;2023年,中国造船业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
(2)全球造船三大指标市场占有率分析:2023年,中国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市场占有率已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一,三大造船指标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首次全都超过50%。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23%、66.60%和54.96%,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6%、60.2%和47.6%,前述各项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均保持世界第一。
2023年,我国分别有5家、7家、6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全国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58.4%,新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60.7%,手持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59.2%,继续保持比较高水平,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造船三大指标位居全球各造船集团之首。船舶企业建造效率大幅度的提高,全年交付20艘全球最大2.4万箱超大集装箱船,年交付6艘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
(3)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分析: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37亿元,同比增长20.0%;实现利润总额259亿元,同比增长131.7%。
(4)主要船型分析:2023年,中国新船订单结构不断优化,积极适应绿色低碳化转型。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共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居全球第一。其中,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和汽车运输船新接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79.6%、72.1%、47.8%和82.7%。
同时,2023年我国绿色船舶订单快速增长,零碳船舶订单取得突破,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到57%,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全球最大700箱纯电动力集装箱船、全球最大5400马力纯电拖轮、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船等研制完成并投入使用。
(5)船舶出口金额分析: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船舶产品出口金额3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1.41%,其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出口金额合计187.1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58.7%。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91个国家和地区,向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出口船舶金额分别为177.3亿、29.0亿和28.4亿美元。
1、专注补链强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的平均水平为98%,从事特定细分市场平均时长近16年,九成企业至少为一家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直接配套。
2、发展潜力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修订的已批准发布标准总数累计13000余项,已有67%企业的产品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认证。
3、细分领域市占率高。约半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为10%-30%。截至2022年6月,有76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完成上市,87%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存在融资需求。
4、重研发创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强度的中等水准约为9%,研发人员数量占全职员工数量比重的中等水准约为29%;平均每家持有有效发明专利15.7项;共建设一万多个国家或省级研发机构,平均每家企业1.25个。前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人均发明专利密度约为5%,第四批“小巨人”企业的人均发明专利密度约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