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南斯拉夫的加盟国如今国家富裕繁荣有任总统是个美女
时间: 2024-12-19 15:05:20 | 作者: 贝博官网
详情
1991年,克罗地亚宣布独立,撕裂了南斯拉夫这个曾经强盛的联邦。面对南斯拉夫联邦军的炮火和塞尔维亚族的武装对抗,这个面积不到6万平方公里的小国能否在战火中重生?那些曾被战争摧毁的城市能否恢复昔日的繁华?
在11世纪末,克罗地亚的局势特别动荡。匈牙利军队从北部边境涌入,他们的战马踏过了脆弱的边界防线,而意大利的舰队则在亚得里亚海对克罗地亚的沿海城市进行了猛烈的进攻。
匈牙利的入侵并非偶然,他们对克罗地亚北部肥沃的农田和战略通道觊觎已久。匈牙利士兵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焚烧村庄,掠夺粮食,驱赶居民,他们的行动迅速而果断,显示出了他们的军事优势和战略计划的成熟。克罗地亚的防御力量虽然顽强抵抗,但在装备和人数上都难以与匈牙利军队抗衡。
同时,意大利的势力通过海路对克罗地亚的沿海城市施加压力。他们的舰队在亚得里亚海上占据优势,不断地对沿海城镇发起炮击,然后派遣登陆队进行地面控制。克罗地亚的海港城市如扎达尔、斯普利特面临严峻考验,意大利船只卸下士兵和战争器械,企图在这些战略要地上插旗。
各地的贵族和领主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往往选择与侵略者进行某一些程度的合作,这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分裂。地方的分裂让克罗地亚的中央政府难以集中力量进行相对有效的抵抗,每个地区几乎都自行其是,有的抵抗、有的投降、有的观望,这种内部的不统一让克罗地亚的抵抗力更加脆弱。
面对来自北部和东部的持续压力,克罗地亚的统治者们慢慢地认识到,与其让国家在外部势力的碾压下四分五裂,不如寻找一种新的政治形式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1102年的春天,克罗地亚和匈牙利的代表在一座边境城堡里会晤,最终达成了一个历史性的协议,这就是后人所称的“个人王朝”合并方式。这项协议中,克罗地亚接受匈牙利的国王兼任其国王,但保留了自己的政府机构和内政自治权,这在当时的欧洲政治格局中是一种很独特的安排。
匈牙利的国王科洛曼(Coloman)被正式冠以克罗地亚国王的称号,而克罗地亚则维持了自己的议会和法律体系。议会有权就国内事务进行决策,而由总督负责执行这些决策并管理日常政务,这保证了克罗地亚在行政上的相对独立。
匈牙利提供了军事支援帮助克罗地亚抵御外来侵略,比如来自威尼斯的威胁以及东南部的拜占庭影响力。同时,克罗地亚的港口和航运资源为匈牙利提供了出海的通道,这对于内陆国家的匈牙利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教育和文化领域,这种联合也带来了相互的影响。匈牙利的学者和僧侣开始在克罗地亚设立学校和图书馆,推广拉丁文学和基督教教义,同时,克罗地亚的艺术和建筑风格也开始影响匈牙利。两地的文化交流增进了民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尽管克罗地亚和匈牙利之间的联合关系维持了将近八百年,但进入19世纪,欧洲政治版图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各地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尤其是在中东欧地区,帝国主义的统治开始面临慢慢的变多的挑战。
19世纪的几次战争,包括1848年的革命浪潮,给奥地利-匈牙利帝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虽然克罗地亚与匈牙利的联合关系在表面上依然存在,但这种关系的基础已经越来越脆弱。克罗地亚的民族觉醒运动日益强烈,人们渴望脱离这种长久的联合,建立一个独立的克罗地亚国家。然而,现实中的政治斗争和外部强权的压力,使得克罗地亚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有了初步的独立机会。随着奥匈帝国在1918年的解体,克罗地亚成为了新生的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
在南斯拉夫王国时期,克罗地亚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权,反而继续受到塞尔维亚主导的中央政府的控制。这种局面并未让克罗地亚人满意,民族之间的矛盾和不满不断加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罗地亚经历了短暂的独立时期,由法西斯支持的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成立,但这个政府的和屠杀给克罗地亚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创伤。战争结束后,南斯拉夫解体前夕的那段时期成为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刻之一。
随着南斯拉夫的重建,铁托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领导人,他将克罗地亚纳入了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南斯拉夫联邦的一部分。在铁托的统治下,南斯拉夫实现了某一些程度的民族平衡和经济发展,克罗地亚也迎来了一段相对平稳的时期。在这一段时期,克罗地亚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尽管整体上仍然被纳入联邦的框架中。
然而,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联邦内的民族矛盾再次显现,尤其是在1980年代末期,冷战的结束加速了东欧的政治变化。随着南斯拉夫内部的民族主义情绪逐渐抬头,各共和国之间的矛盾一直在升级,克罗地亚也开始重新寻求独立的机会。
克罗地亚在1991年宣布独立后,经过数年的战争和恢复期,终于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机会。独立后的克罗地亚,面积大约为5.6万平方公里,虽然不算非常广阔,但其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赋予了它极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尤其是克罗地亚那长达1778公里的海岸线,这条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几乎横跨了亚得里亚海的东岸,成为克罗地亚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之一。
首先,得益于这条绵长的海岸线,克罗地亚的海运业快速地发展起来。亚得里亚海是连接东南欧与地中海的要道,克罗地亚的港口如里耶卡和斯普利特等成为了重要的物流枢纽。
海运的便利也直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亚得里亚海的湛蓝海水和无数美丽的岛屿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克罗地亚的海岸线分布着许多古老的城镇和历史遗址,例如杜布罗夫尼克,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古城,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凭借其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克罗地亚成为欧洲乃至全球旅游业的一颗明珠。旅游业为克罗地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酒店、度假村、交通设施等行业也因此受益。
克罗地亚的气候多样,土地肥沃,农业发展具有天然优势。特别是在独立后,克罗地亚重视发展绿色农业,农产品的污染程度较低,质量较高,这使得克罗地亚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无论是橄榄油、葡萄酒,还是各种水果和蔬菜,克罗地亚的农产品凭借其优良的品质远销欧洲乃至全球各地。
除了传统农业,克罗地亚的渔业也由于海岸线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亚得里亚海盛产各种鱼类和海鲜产品,克罗地亚的渔民们利用现代化的捕捞技术,向国际市场供应优质的海产品。
造船业同样是克罗地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克罗地亚的造船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中世纪时期,克罗地亚的造船技术就已经相当成熟。在独立后的几年里,克罗地亚的造船业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许多大型船厂如乌利扬尼克造船厂和斯普利特造船厂,制造从商船到邮轮的各种船只。造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克罗地亚造船业的产值占据了欧洲市场占有率的16.8%,在全球造船业排名中位居第9位。
克罗地亚的政治体制为多党制,总统和议会的选举每隔数年举行一次。在早期的民主化进程中,克罗地亚的政党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以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HDZ)和社会(SDP)为代表的两大主要政党轮流执政。这种两党制的政治格局为克罗地亚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克罗地亚的民主进程中,有一位人物无疑备受瞩目,那就是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她不仅是克罗地亚的第一位女性总统,也是前南斯拉夫各共和国中唯一的女性领导人。2015年,她在总统选举中以微弱优势击败时任总统,成为克罗地亚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人物。
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在其总统任期内,积极推动克罗地亚在欧盟的进一步融合,并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外交联系。她很注重改善与邻国的关系,尤其是在巴尔干地区,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历史争端。
尽管她的表现得到了国内外许多人的认可,但在2020年总统选举中,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并未成功连任。她的对手、来自社会的兹兰科·米拉诺维奇赢得了大选。
克罗地亚的政治体制在保持民主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经济发展仍是政府的第一个任务,虽然克罗地亚在旅游业、农业和造船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要与欧盟的发达国家相媲美,还有不少距离。此外,克罗地亚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改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以提升整体社会的效率和公平性。
展望未来,克罗地亚的目标是进一步融入欧洲经济和政治体系,争取成为欧盟中的发达国家之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克罗地亚还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特别是在外交、贸易和文化交流领域。欧盟的成员身份为克罗地亚带来了许多机遇,包括获得资金支持、技术转移和市场准入。克罗地亚政府正在积极利用这些优势,推动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1]黎军,叶子凡,车如山.克罗地亚职业教育现状、特点及发展的新趋势[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7(1):1-9